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__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小吴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
(1)标记c是小车在 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2)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 (选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 的关系。
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中,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 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小刚学习了“探究物质密度”以后,来到实验室测量糖水的密度。
(1)小刚将天平放在 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质量为32g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取适量的白糖倒入烧杯中,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白糖的质量是 g;
(3)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的白糖倒入量筒中,待白糖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丁所示,糖水的体积是 cm3,配制糖水的密度是 kg/m3。
探究“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三只凸透镜:①焦距为10cm、②焦距为15cm、③焦距为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 (选填“①”、“②”或“③”),此时烛焰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屏上找不到烛焰像,为了探究此时烛焰像的特点,眼睛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或“右”)侧观察,会看到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烛焰像。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厚度为 (选填“2mm”或“5mm”)的玻璃板;再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并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所成蜡烛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甲是阳阳同学设计的根据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1)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他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电阻R= 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 ,理由是 。
(2)做完测电阻实验后,阳阳发现桌上还有一个标有额定电流I额的小灯泡和两个开关,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他想:能否在不用电流表的情况下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呢?通过与同学讨论,他设计出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并完成了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具体操作是:
①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