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通过观察图________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通过观察图B、C后得出“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
距离/m |
1.2 |
0.8 |
0.5 |
响度 |
较响 |
较响 |
弱 |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动(填“变快”、“不变”或“变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向外不断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1)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2)实验中宜选用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