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闭容器中通入NO和CO各2mol发生反应:
2NO(g) + 2CO(g) 2CO2(g) + N2(g)
容器内CO2随温度(T)、压强(P)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温度T2>T1 |
B.压强P2>P1 |
C.II曲线表示NO平衡转化率为25% |
D.该反应的焓变△H<0 |
对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进行鉴别,根据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
一定有Cl-存在 |
B |
通入CO2后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沉淀也不消失 |
一定有![]() |
C |
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 |
一定有I-存在 |
D |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
一定有OH-存在 |
已知①2+10Cl-+16H+====2Mn2++5Cl2↑+8H2O ②2Fe3++2I-====2Fe2++I2 ③2Fe2++Cl2====2Fe3++2Cl-。某溶液中含有Cl-和I-,为了氧化I-而不使Cl-被氧化,可选用的氧化剂是
A.FeCl2 |
B.浓盐酸 |
C.KMnO4 |
D.FeCl3 |
下列离子所用检验试剂和滴加顺序正确的是
A.![]() |
B.Cl-: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 |
C.![]() |
D.Fe2+: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酸碱中和反应才可使用滴定法测物质浓度 |
B.只要是酸碱中和反应,无论使用酚酞还是甲基橙,误差都非常小,但不能使用变色不明显的石蕊作指示剂 |
C.通过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可知,酸溶液pH的增加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
D.分光光度计可用于某些无色物质的比色测定 |
关于比色法测定物质浓度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预估待测液可能的浓度范围,以便配制标准色阶 |
B.比色法只能粗略测量溶液浓度,不如滴定法精确 |
C.目视比色要求待测物有灵敏的显色反应 |
D.配制色阶越多,色阶浓度差越小,比色测定的结果就越精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