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利。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 B.儒家学说 |
C.道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
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
B.为了抗衡美苏 |
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
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 |
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主要因为美国通过该计划实施
A.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B.向东欧国家经济渗透 |
C.向苏联经济渗透 |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北约组织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