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同盟的地理位置均是位于欧洲 |
B.漫画的情形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
C.意大利不是坚实可靠的“同盟伙伴” |
D.该“同盟”仍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
观察下表,1958-1961年间数据变化明细反映出该市()
A.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提高 | B.教育发展深受政治形势影响 |
C.各校的自主招生权力的扩大 | D.扫盲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 |
关于罗马法的分类有三种学说:其一,盖尤斯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市民法和自然法;其二,托莱芬林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其三,乌尔比尔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这反映出罗马法()
A.体系完备、法制成熟 | B.法典丰富、内容科学 |
C.种类多样、涉及领域广 | D.法典繁杂、公私相混淆 |
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时,专门学习著作如下:劳伦斯·斯通的《1640年至1900年英格兰识字水平和教育》、詹姆斯·鲍恩的《西方教育史》、李维的《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和初等教育普及的关系》、谢天冰的《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据此,探究的主题是()
A.英国工业革命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
B.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关系 |
C.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
D.教育近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 |
1954年尼赫鲁说:“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榜样。”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关系的首创性 | B.是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准则 |
C.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 | D.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