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
|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
|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
1973年和1975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比上一年
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
| B.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促使经济状况好转 |
| C.“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D.“文革”期间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下列可以以“综合平衡”作为横批的一副对联是
| A.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 B.放开肚皮吃包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
| C.贫农得地开心,地主劳动回心 | D.十一农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
“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这段话反映出当时
| A.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 B.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全面公有制形式 |
| C.加快改造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制度 | 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调整生产关系 |
造成下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
|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
|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
|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
|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 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