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二

图2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材料四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这一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关系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可中国却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这是为什么?

课本中列举了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这些成就反映了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后,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有人认为7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处于对外开放的局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有人认为,新中国能够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美国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不然,中国依然只能是徘徊在联合国大门之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读图请回答:

(1)两国总理分别是谁?
(2)这两位总理在会谈中重申了一个什么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个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