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讨论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几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与逻辑的是( )
A.民国建立,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说明革命胜利了 |
B.袁世凯称帝,君主专制又回来了,民国不再有民主共和,说明失败了 |
C.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明民国与清朝一样专制,革命自然是失败的 |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民国由此进入法治轨道,说明革命成功 |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A.司母戊鼎 | B.“废井田,开阡陌” |
C.曲辕犁 | D.交子 |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 )。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③ |
以下言论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
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指的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 B.实行粮食税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实行新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