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
下图为中英 《 南京条约 》 签订时的场景,考察其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 | B.赔款2100万元银元 |
C.五口通商 | D.协定关税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 B.《旧唐书》 |
C.《宋史》 | D.《元史》 |
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 B.汉朝、宋朝 |
C.秦朝、唐朝 | D.唐朝、明朝 |
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 | B.宗法制的消亡 |
C.刺史制的建立 | D.内阁制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