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
——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篡群书以助变法请速筹全局者》
材料二 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三 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
——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
(3)综合参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
“清朝的皇帝”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做出的打分评价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
问题
(1)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你认为他的统驭一项应可以位列哪一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康熙帝在九位皇帝中排名第一,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根据所学推断作者给道光“机遇”和“统驭”打“下”的含义是什么?
(4)为改变光绪时期“机遇”下等局面,中国社会各种势力做了哪些努力?
“宋朝的社会”
材料一:太祖皇帝(宋太祖)既定天下,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oo大裾长绅,杂出戎马介士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触鳞集》
材料二: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带之规模可预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臣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史.文苑传》 序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请填写材料一中oo内容
(2)请问材料二所言“宋之尚文”在宋代制度创设方面有哪些表现?
(3)风鉴就是算命先生,《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发现算命先生用扇子遮着嘴和客人窃窃私语,旁边则围着一圈好事的路人。而在《清明上河图》中算命先生数次出现,如果我们要建立事实间逻辑联系,风鉴先生需求颇旺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
材料一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金史》
材料二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卷12《江海船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据材料一、二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的另一项重大发明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中的发明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三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次历史事件?材料中所说的 “伟大人物” 请列举出三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的批判继承,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材料一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