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城市表》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时 间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
1700年 |
君士坦丁堡 |
江户 |
北京 |
||||
1800年 |
北京 |
伦敦 |
广州 |
||||
1900年 |
伦敦 |
纽约 |
巴黎
|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
A.东德 | B.英国 | C.俄罗斯 | D.朝鲜 |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
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
C.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 D.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