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契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进行顽强抵制 D.外国商人不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 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 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世纪晚期,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