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
C.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
D.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 | B.万有引力定律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 B.推销“赎罪券” |
C.反对宗教改革 | D.倡导宗教宽容 |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
C.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