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 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 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
|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 | 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 |
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工艺品最能代表该时期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下面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一陶器明清一瓷器 |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一瓷器 |
|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一造船 |
|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一丝织品 |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