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
|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
|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以下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实质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反对北洋政府 | B.追求自由和民主 |
| C.反帝反封建 | D.抨击专制皇权 |
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诚悦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
| C.《赫胥黎·天演论》 | D.《海国图志》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
|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
| C.维护宗法制度 |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
印度的土兵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都曾是统治集团的支柱,后来分别成为反英和倒幕的力量,其相同的原因是
| A.宗教信仰遭到无理践踏 | B.经济状况恶化,生活困窘 |
| C.要求改变政治上无权的处境 | D.不堪忍受上级奴役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