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是()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土地革命 |
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叶剑英 | D.邓小平 |
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
D.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与会各国支持“另起炉灶”方针,以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统治 |
B.国际社会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
C.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成为会议各方的共识 |
D.宣传了新中国巨大成就,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