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
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内阁大臣 |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
D.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D.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对于17世纪英国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马克思指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由封建社会的人治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治 |
B.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 |
C.建立在宪法原则上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取代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专制君主制 |
D.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