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国别 |
宪法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
法国 |
1946年宪法 |
其它 |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温总理在建党90周年庆祝会上强调: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体现了党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始终代表中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 ” |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观察下面一段文字内容,其创作背景是: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摘自:《红色中华》――民国7年――刘大白
A.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 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