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这意味着,一些限行、限购、限贷等地方限制性行政手段,今后将不能再“任性”。这一规定旨在( )
①削弱政府权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②规范政府行为,厘清政府权力边界
③尊重法律权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④完善人大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围绕博客引发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拟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对于实行博客实名制,不少网民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言论绝对自由的论坛,不应受任何干涉。这种观点( )
| A.捍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 B.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 C.承认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 D.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
高一学生小涛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时,社区领导告诉他一定要选本社区的现任领导,小涛感到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就把这个事情反映给了上级人大部门并要求上级部门予以答复。上述事件中涉及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 | B.被选举权、监督权 |
| C.选举权、言论自由、监督权 | D.选举权、维护国家利益 |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这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
|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
| C.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 |
| D.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