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
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
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调整( )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B.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
C.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D.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
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资金 | B.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 |
C.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 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
下图是中国农产品在各年份全部出口货物中的比例示意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中国的传统农业历来发达 | B.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扩大 |
C.政府政策措施的推动 | D.中国农产品质量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
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中上游 |
C.京津地区 | D.通商口岸 |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④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