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辉煌】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近代屈辱】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当代复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战后,清政府被迫与该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4月27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中学生历史报》准备出一期纪念专刊。设置了以下几个学习板块,请你一起参与探究。(7分)
【理论先导】(1)从图一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指导思想源于近代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简要说说辛亥革命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方面的作用是什么?(3分)
图一
【革命第一枪】(2)结合图二指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在哪个城市?(1分)
图二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精神传后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黄埔军校创办于( )(1分)
A.戊戌变法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北伐战争中,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第四军 __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奋勇杀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1分)
A.周恩来B.贺龙
C.叶挺 D.刘伯承
【两岸谱新篇】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l0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5)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几代领导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选自习近平讲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此后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哪些弯路?(至少两件,4分)
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说说,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两件,4分)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此事件前后两个阶段在宣传内容上有何变化?
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你怎么看待这场运动?
材料二:继5月4日的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反映的运动“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结合所学分析哪一社会力量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由此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时期,新时期是指哪一时期?
西汉和唐朝国家统一,文化昌明,几位帝王文治武功,在古代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他到长安直接向武帝上书,武帝很赏识他,相见恨晚,立即任他为官,后来一年内竟将他升官四次。
-----选自中学历史课本材料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董仲舒、主父偃分别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帮助汉武帝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顶峰,这个顶峰是什么局面?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割大腿上的肉)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大臣向太宗进谏“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基础,结合材料,你认为太宗的哪些治国举措有益于“贞观之治”的出现?(两条即可,6分)
结合材料,分析两位帝王在其统治期间都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近来,朝鲜核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使亚太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加之美国等政治势力的介入,给亚洲地区的和平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中国和美国是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两国外交关系的动向直接关乎着亚太地区的稳定。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共10分)
(1)60多年前,朝鲜半岛曾爆发过一场战争,当时我国应对的措施是什么?结果如何?
(2)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请说出那个年代我国研制出的“两弹一星”指什么?
(3)下图是1972年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画面中两位握手的领导人分别是谁?写出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时间。
(4)如何解决朝鲜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