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 B.洋务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公车上书 |
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浴血黄海海战
③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④革命党领导武昌起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B.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工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理论传入中国,促使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倾销,导致白银外流
③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
④通商口岸日本开设工厂,政府收入锐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