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2)在他执政之后,为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
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图1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图2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从此掀开新的一页”在经济、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4)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来自13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标题为“美利坚二三国联邦的一致宣言”的文件上签了字。《宣言》指出“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三: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材料二中“美利坚十三国联邦的一致宣言”也叫什么宣言?你认为美国今天的霸权行为,违背了这个宣言的什么基本思想?(2分)
(3)材料三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学说?该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4)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两例说明。
观察下列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新青年杂志图片与陈独秀肖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该图片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哪一口号
(2)材料二中英勇就义的人是谁?)他就义前所说的“贼”是谁?
(3)材料三是中国哪一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什么,成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新青年的创办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旧式的农民战争”有哪两次?
(2)“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是什么?这次运动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
(3)“改良主义运动”指的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4)“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指的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此次革命?
(5)由上述问题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凌青(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清军总兵力约80万,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而当时英国陆军只有10万人。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4)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