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 | 
| 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 | 
| 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 | 
|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 
|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其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 
|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 C.中华民国的成立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 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 
|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D.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