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
B |
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C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 |
D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氯、溴、碘 | B.钠、镁、铝 |
C.烧碱、氢气 | D.食盐、淡水 |
城市的环境污染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图A所示,X河流经某工业城市Y,其中a处在上游,附近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d处在下游,附近有多个企业以硫酸为原料。根据某月Y市环保局监测站对X河水质检测的结果,绘制成简图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X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可能分布在bc段 |
B.工业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可能是造成X河污染的污染源 |
C.d处污染程度减小,可能是某些污染物的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所致 |
D.该城市建设硫酸厂时,综合考虑诸多因素选址在b处最合理 |
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
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
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 |
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 |
D.将SO2和O2的混合气加高压后,通过接触室,制备SO3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C.人类超量碳排放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煅烧前将要矿粒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
B.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SO2会与杂质反应 |
C.SO2氧化为SO3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
D.SO3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