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值K |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
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
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D.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
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 B.胞吞、主动运输 |
C.主动运输、胞吞 |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和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产物生成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
B.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
C.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
D.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
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