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控制,请据图回答。
(1)若某开蓝花的植株的一个基因A发生了基因突变,但该植物仍能开蓝花,说出可能的原因是: 。(至少2点)
(2)图甲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3)该植物的白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蓝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的植株全开紫花,则父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 ,母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 。用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4)若叶型的基因位于图乙中I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则该基因在雌、雄株的体细胞中 (是/否)均成对存在;基因A和基因D的遗传 (符合/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吗。
(5)现有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已知基因型为XDYD、XDYd或XdYD的宽叶雄性植株若干,请选择亲本杂交组合,通过一代杂交培育出可依据叶型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说明培育的过程。
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方框内为受长日照、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1)对照实验①、②可说明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2)根据③、④实验,填写实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 |
结果分析 |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填叶或顶端) |
|
接受诱导并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填叶或顶端) |
|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填叶或顶端) |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③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①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取一小段③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
预期结果:。
对照试验:。
预期结果:。
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该食物网中包括食物链。
②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
生物是_____________。海星每增加100克体重,至少需消耗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克。
③此图若添加成分,可构成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就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④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____条食物链,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 ______。鹰同时占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蜥蜴和蚱蜢两者是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___千克。
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1)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填抑制或促进,下同)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比较生长素浓度对芽、根、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依次增强的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mol/L。
(6)综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