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研究人员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分别与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组别 |
亲本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 |
Ⅰ |
突变品系1×野生型 |
有豌豆素 |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 |
Ⅱ |
突变品系2×野生型 |
无豌豆素 |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 |
Ⅲ |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
无豌豆素 |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 |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鉴别表中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利用该豌豆自交,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质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甲图为某种分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⑥表示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__分子的水而形成的,因而该化合物称为 。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序号是________,表示的肽键的序号_________。
(4)请在方框内画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
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 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
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_______次,该细胞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l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请解读图2并依据图2作答。
(1)2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 。
(2)该DNA片段中(A+C)/(T+G)= 。
(3)该基因片段控制多肽合成时必须经过 和 两个过程。
(4)某人用35S标记含该DNA片段的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3代,含有35S标记DNA所占比例为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