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内容和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分析 |
A |
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
B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盐酸作用: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
C |
调查菊叶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草地上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
B.若被捕捉过的田鼠下一次更难捕捉,则计算出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可能偏高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为8/9
D.若该草地平均每100 m2有2.88个洞口,则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42.5% 32.5% 55% 45%
B.55% 45% 55% 45%
C.42.5% 32.5% 45% 55%
D.55% 45% 45% 55%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个体间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在该小麦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假设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请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
人类的遗传病中,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均属于隐性遗传病,三种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某夫妇,丈夫的父亲正常,母亲患白化病,弟弟是苯丙酮尿症和半乳糖血症患者。妻子有一个患以上三种病的妹妹,但父母正常。试分析这对正常夫妇生一个同时患两种遗传病子女的概率是( )
A.3/162 | B.7/162 | C.16/162 | D.27/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