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 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合肥某校高一(2)班同学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以“我们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以下是小陈同学的部分调查记录,请根据记录内容完成表格。


记录
理论依据
记录一
在一家工厂的围墙上写着“以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这几个大字。
我认为,这句话蕴涵的丰富经济生活道理是
记录二
我看到银行工作人员在给群众普及识别假币的有关知识。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打击假币?
②(2)分
记录三
我看到银行门口有许多人争着买国债,问他们为什么购买,他们说国债更有保障。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买国债更有保障?③(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运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近5年来某省的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图:(单位:%)

区域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市居民
37.1
36.8
36.1
35.6
35.3
农村居民
45.2
44.8
44.9
41.1
40.8

注: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为温饱型;40%~49%为小康水平;3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1)运用“消费结构”有关知识回答,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关知识回答,该省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