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报告指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当前我国防止和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措施有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引入了一些引爆媒体的新名词,比如,“智慧城市”“互联网+”“有权不可任性”等。下列对“有权不可任性”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履行职能、服务人民 | B.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
| C.简政放权、民主决策 | D.发扬民主、提高效率 |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城里的食品安全有了很大改观,但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尚未受到重视,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广大农村消费者深受其害。这些“三无”产品( )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
| B.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
| C.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 |
|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
该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
X代表收
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
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A.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
| B.收入差距扩大会抑制人们生产积极性,使效率降低 |
| C.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 D.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
“国是篱笆税是桩,拆了桩子篱散光。你添饭来我加桩,国富民强世代昌。”这条税收短信启示我们:
| A.税收的征收标准是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 |
| B.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
| C.税收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
| D.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
| B.生产力发展水平 |
| C.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
|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
| C.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