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山东段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仅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经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会免遭破坏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
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个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 |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
近日来经过考古发掘,专家认可了在扬州市发掘的隋炀帝陵为隋炀帝真墓的消息。此前公布的被误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隋炀帝陵距此约6.5公里。隋炀帝陵的真假最终还是由实践来检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