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小红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小红同学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实验 序号 |
物距/u |
像的性质 |
像距/υ |
||
实虚 |
大小 |
正倒 |
|||
1 |
u>2f |
实像 |
缩小 |
倒立 |
f<υ<2f |
2 |
f<u<2f |
实像 |
缩小 |
正立 |
υ>2f |
3 |
u<f |
虚像 |
放大 |
倒立 |
f>υ>2f |
(3)在实验中,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C.不可能成像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4)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___,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________(填“亮”或“暗”) 一些为好。
(2)将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____________。
(4)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的“物”是__________。(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E蜡烛 |
B.E蜡烛的烛焰 |
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
D.未点燃的F蜡烛 |
某同学利用如图11甲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
(1)图11乙的a、b两图中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_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7 |
98 |
98 |
98 |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钢尺竖直插入水中,钢尺水下部分看起来比水上部分宽。如图10(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10(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为圆心]
小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②选用图甲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纸盒__________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