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中,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反映哲理相同的是
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
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