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人提出要“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熟悉并认同的逻辑去向世界说明中国”,因为“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去向外人说明中国?难道我们不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和语言展现中国?形成上述不同认识的唯物论道理是( )
|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
| B.物质决定意识 |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某市政府开通热线电话,广泛听取市民对公交路线优化方案的意 见。这体现了我国公民
| A.参加了民主管理 | B.履行了政治性义务 |
| C.参与了民主监督 | D.参与了民主决策 |
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强调正抓紧制定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量刑指导意见,统一量刑情节的认定标准,同罪同罚,不能“贫富有差别,职级有影响”。上述做法体现了( )
| A.最高人民法院也有一定立法权 | B.我国公民都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
| C.我国正逐渐剥夺领导干部享有的特权 | D.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 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1月9日,为制定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人民网与人民日报联合开辟《纳群言,集众智——教育规划纲要大家谈 》专栏 ,刊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问计于民、广集众智,公开征求意见,希望社会各 界围绕20个问题提出实招、硬招、新招。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基本政治权利 ②有利于拓展民意反映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 参与意识 ④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四川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慰问和感谢。从国体角度看,这是因为
| A.我国实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B.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 C.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