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主要成分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全棉内衣 | B.电木塑料 | C.不锈钢餐具 | D.玻璃杯 |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
B.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4.6 |
8.0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5.4 |
4.4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
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