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②取实验①中的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装置     (填字母)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2)重新连接好装置,并     
(3)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00g;
(4)      K1        K2(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       (填字母)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
(5)关闭K2,打开K1,缓缓      约8分钟;
(6)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实验数据如图(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D装置的作用是       
(3)据上面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最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甲
方案乙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方案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小青探究铜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同时产生较多的气泡。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H2;②可能是O2;③可能是SO2
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SO2;②S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CaSO3
[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为此,小青作了如下解释:加热使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硫酸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跟铜反应产生SO2气体。你觉得小青的解释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11分)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3)【查阅资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也可以表示成CuCO3·Cu(OH)2。与孔雀石相似,还有许多矿物可用xCuCO3·yCu(OH)2(x、y都是正整数)表示,石青就是其中的一种。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石青的组成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l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1)产生大量气体
(2)溶液呈蓝色
(1)石青中含有离子
(2)石青中含有离子

步骤2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热
(1)残留固体呈
(2)大试管内壁

石青加热易分解


【反思与拓展】
①确定步骤1中产生气体成分的实验方法是
②根据以上探究,只要测定出参加反应的石青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和的质量,就可确定石青的化学式(即确定x、y的值)。
③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任写一种方法)。

(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