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 ________,激素A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B] ________。激素B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的环境。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①和②过程抑制 ______和______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脱落酸是植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重要激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研究发现,正常人的体内也存在脱落酸。请回答:
(1)发芽的马铃暮含有毒素,人们储存马铃薯时常喷施脱落酸,目的是______。
(2)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的曲线是否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②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______;这些有机物主要由______(器官)合成的。
(3)脱落酸能抑制人肝癌细胞DNA的复制而将其阻滞于______期。胡萝卜含较多的脱落酸,胡萝卜鲜榨成汁食用比煮熟食用防肝癌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
(4)脱落酸通过与靶细胞的______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目前发现脱落酸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研究人员在研究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时发现,若将纯种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都是绿色的;让F1自交,F2羽毛产生四种表型:绿、蓝、黄、白,比例为9:3:3:l。研究人员认为,鹦鹉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可以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研究人员的观点加以验证。
实验方案:
预测结果:
后来经过研究知道,A基因控制合成蓝色素,B基因控制合成黄色素,其机理如下所示。

(2)根据上述信息推断,亲本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F2中蓝色鹦鹉的基因型是
(3)F2鹦鹉中,一只蓝色鹦鹉和一只黄色鹦鹉杂交,后代(可能、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4)若绿色鹦鹉A基因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属于哪种变异?
(5)鸟类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安全、准确的进行性别鉴定非常重要,因为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的因素之一。1999年研究人员从鸟粪中提取了一种位于其性染色体上的DNA特异序列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用进行酶切,再对酶切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电泳检测,成功地对鸮鹦鹉的性别进行了鉴定。

下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3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
(2)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有
(3)图3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3氨基酸中的_____________可能性最小,原因是必须同时替换个碱基对。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______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鸣禽是鸟类中最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2)研究发现雄鸟的HVC区体积明显大于雌鸟。为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进行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结果。
①此实验以鸟的脑为材料,制备装片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计数神经元的
(结构)来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②图乙的结果显示,10~15日龄时,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差异不大;随日龄增长,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变化的趋势是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雄鸟脑中HVC区体积较大与新生神经元所占比例较高有关,而新生神经元数量的雌雄差异与鸟体中激素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为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多组实验,其中一组是选用雌性幼鸟若干只,平均分成两组。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若,说明上述观点成立。本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①排除外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④排除激素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⑤减小激素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⑥减小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⑦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

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人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

(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人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
(2)依据表中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的。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