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绿色植物→蝉→ 螳螂→黄雀→蛇”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链中,螳螂是________级消费者,处在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此食物链无螳螂,黄雀可以直接以蝉为食,则蛇的数量会________。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地开发培育出一种水果,其果皮有紫色的,也有绿色的,果肉有甜的,
也有酸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甜果植株a、b进行杂交,让一绿色酸果品种自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F2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酸×绿甜a
紫色酸果210
绿色酸果208

紫酸×绿甜b
紫色酸果0
绿色酸果280

绿酸×绿酸
其他果765
紫色甜果52

(1)两对相对性状中,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最可靠的是第_____组。
(2)如果用C、c和D、d分别代表该水果的果色和果味的基因,则亲本中紫色酸果、绿色甜果a和绿色甜果b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 d控制隐性性状,如右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F2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

Ⅰ.请根据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1: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和真菌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多达几百种。甲图简要表示不同种类的抗生素(①~⑤)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
材料2: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绘制的核糖体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1)甲图中结构P的化学本质是,在基因工程中常可作为发挥重要作用。
(2)青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甲图中①的作用类似,即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抑制细菌(结构)的形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实质是定向选择导致菌群中增加。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抗生素的疗效明显降低。基于对细菌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员研制出了新型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细菌中的作用机理类似于甲图中(填写数字序号),即通过影响细菌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过程,达到杀菌或抑制效果。
(4)欲比较几种新型抗生素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有人进行如下实验:将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其目的是使细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之后将浸有等量不同抗生素的圆形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A~D四种抗生素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有效。
Ⅱ.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左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180°≥α﹥0°、180°≥α≥90°、
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________(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3)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茎的远地侧的是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能量流经乙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c



c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
(3)图2中的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 ____;B_____ _____;
C__________。

请分析下列三组与果蝇有关的杂交实验(注:亲本均为纯种):
(1)果蝇的体色遗传:
①正交:P:灰体♀×黑体♂→F1:灰体(♀、♂)→F2灰体(♀、♂)、黑体♀、♂)
②反交:P:灰体♂×黑体♀→F1:灰体(♀、♂)→F2灰体(♀、♂)、黑体(♀、♂)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实验中控制果蝇体色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正交F1雄果蝇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控制体色的所有基因中共含有条脱氧核苷酸链,若只让反交的F2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产生的F3中纯种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F3中黑体基因的频率为
(2)果蝇刚毛形状的遗传:
①正交:P:直毛♀×分叉毛♂→F1:直毛(♀、♂)→F2直毛(♀、♂)、分叉毛(♂)
②反交:P:直毛♂×分叉毛♀→F1直毛(♀)、分叉毛(♂)→F2直毛(♀、♂)、分叉毛(♀、♂)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实验中果蝇控制刚毛形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写出其反交中F1雌雄果蝇基因型及交配得到F2表现型(相关基因用D、d表示)。
基因型:
表现型及比例:
(3)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
①正交:P:敏感型♀×耐受型♂→F1:敏感型(♀、♂)→F2:敏感型(♀、♂)
②反交:P:敏感型♂×耐受型♀→F1:耐受型(♀、♂)→F2:耐受型(♀、♂)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实验中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是因为其遗传特点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