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T 细胞 |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
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 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 |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
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
D.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
一个DNA分子的α链上,腺嘌呤是鸟嘌呤的1.4倍,且该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在这个DNA分子的β链上,胸腺嘧啶与腺嘌呤之和占该链碱基数目的56%,那么,α链上胞嘧啶的数目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44% | B.28% | C.24% | D.34% |
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AGTCG—①—TCAGC—②,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次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
A.—CGTTG— B.—GGTGG— C.—GGTTG— D.—CGTAG—
—GAAAC——CCAGG——CCAAC——GCATC—
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 m分别是( )
A.3、900 | B.3、420 | C.4、420 | D.4、900 |
如图表示实验测得的DNA分子解旋一半时的温度(Tm)与DNA分子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百分比)的关系,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A.加热破坏了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 |
B.DNA分子Tm值与G含量呈负相关 |
C.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数量一定相同 |
D.T含量为40%的DNA分子和C含量为10%的DNA 分子Tm值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