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
(2)A和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
(3)Ⅳ结构不同的原因从P分析是_________________。
(4)Ⅳ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三项)。
某山区于25 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某生态学者在该地进行生态抽样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平均株数。
![]() ![]() |
1~4 |
5~8 |
9~12 |
13~16 |
17~20 |
>20 |
赤杨 |
0 |
13 |
32 |
44 |
23 |
4 |
栎树 |
36 |
17 |
9 |
2 |
0 |
0 |
松树 |
6 |
6 |
18 |
23 |
8 |
2 |
杜鹃 |
4 |
4 |
6 |
5 |
5 |
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利于植被生长。
(3)目前此森林中杜鹃、栎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大优势的树种为__________。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选取甲、乙后代的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
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下图表示膝跳反射时,神经支配同侧下肢屈肌和伸肌之间的协调作用。请回答:
(1)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___个神经元构成,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传入神经是(A、B、C),当受到刺激时,该神经纤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原因是。若B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神经元D上(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膝跳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该中枢的活动可受到__________的意识支配。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种子萌发时,胚乳中葡萄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葡萄糖先增加的原因是;后减少的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至胚后,一方面用于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用于构建新的细胞。
(2)β-淀粉酶在由钝化到活化过程中,其组成的氨基酸数目将,理由是。
(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
(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α-淀粉酶的场所,可选取的去胚大麦种子,用处理,检测是否产生α-淀粉酶。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红、白三色,该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只要有A或B基因,白色前体物质就可合成红色素,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写出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
(2)纯合红花植株甲与纯合红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白花=15∶1,则甲的基因型为 。
(3)让纯合白花植株与(2)题中的F1杂交,子代中出现紫花,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现有一紫花植株,让其自交,所结种子再种植,植株中紫花∶红花∶白花=45∶15∶4,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