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战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国营企业改革 |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土地改革 | B.实施三大改造 | C.实施一五计划 | D.组建人民公社 |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在一座城市中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沙市 | B.重庆 | C.苏州 | D.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