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气体由红棕色逐渐变无色 |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已知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
结果发现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操作Ⅰ过程中,C1为正极 |
B.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B烧杯溶液 |
C.Ⅰ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AsO43-+2H++2e-=AsO33-+H2O |
D.Ⅱ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I――2e-=I2 |
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④ |
投入一定量的物质A和B发生可逆反应:2A(g)+nB(g) mC(g) ,在温度分别为T1、T2,压强分别为P1、P2的条件下,测得C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m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B.n+2<m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C.n+2>m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D.n+2>m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a + b < c + d |
C.Z的体积分数增大 | D.X的转化率下降 |
某温度下,反应2CH3OH(g) CH3OCH3(g) + H2O(g)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浓度/(mol·L-1) |
0.44 |
0.6 |
0.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的起始浓度为1.04 mol/L B. 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04 mol/L
C.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D.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小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