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或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
出现白色沉淀 |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
| B |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
| C |
将纯Zn片与纯Cu片用导线连接,浸入到稀硫酸溶液中 |
Cu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
金属性:Zn>Cu |
| D |
![]() |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
氧化性: Cl2>Br2>I2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在Ba(NO3)2溶液中分别滴入H2SO3和H2SO4溶液 |
均有白色沉淀 |
沉淀均为BaSO4 |
| B |
混合装有Cl2和NH3两集气瓶中的气体 |
产生大量白烟 |
NH3显还原性和碱性 |
| C |
溶液X中滴入盐酸酸化的FeCl3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溶液X中一定含有I- |
| D |
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NaCl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
出现黑色沉淀 |
Ksp(Ag2S)> Ksp(AgCl) |
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
|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
|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
|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
| B.用图2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
| 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
| 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 )。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
| 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该铝热剂不含氧化铁 |
|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
|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甲酸、甲酸甲酯、乙酸、乙酸乙酯四种物质 |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
| A.用图甲所示装置收集SO2气体 |
| B.用图乙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
| C.用图丙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
| D.用图丁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