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如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丙)中铁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长木板受到的_________相同。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5)在乙图中,若将木块放在铁块上后,铁块和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关于木块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受重力和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N+钩码NXN lN)。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15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 (选填“左”或“右”)调。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 L1= F2 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 F2 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 L1/总是大于F2/ L2/,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
(5)小明将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小明学习了《透镜及其应用》后,了解了透镜的一些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2)通过凸透镜能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如图甲所示,此时凸透镜与邮票间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有一个烛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对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
②当蜡烛距凸透镜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乙图所示中的_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