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往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唐太宗发展西域交通,郑和七下西洋等,都是中华民族对外和平交往的历史见证。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素来以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
②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
③派遣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和为贵”一直深深扎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货币的本质是( )
A.一般等价物 | B.商品 | C.金银 | D.人类劳动 |
“莫拉克”风灾发生后,大陆紧急援助台湾灾区1000套活动板房。这些活动板房()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
D.是商品,因为它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
“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