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Ⅱ3与Ⅱ6基因型相同 |
D.Ⅱ4与Ⅱ7基因型不同 |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酒精冲洗 |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16,32和64的细胞 |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某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
D.低温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
如图是与水稻有关的育种途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过程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 |
B.C→D过程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 |
C.E→H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D.E→G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熟植株 |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2%、64%和4%。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B.4∶4∶1 C.1∶2∶0 D.1∶2∶1
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
D.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