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
|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
|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
|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
近来,“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普遍。如果请你据此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最恰当的题目应是
| A.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 B.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
| C.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 | D.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
郑板桥《渔家》诗云:卖得鲜鱼二百钱,籴(买粮食)粮炊饭放旧归,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诗中所涉之物属于商品的有
①鲜鱼②粮食③湿苇④垂杨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李先生一家2009年收入情况(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②李先生经营餐馆所得30000元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年收入10万元④二儿子失业保险金4000元⑤出租房屋租金8万元⑥三儿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2万元
|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下面能直接体现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的原则是
| A.共同富裕的原则 | B.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
|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
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
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