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加入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pH、氧、渗透压的影响 |
D.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都是固定的 |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几率为 ( )
A.l/8 | B.1/4 | C.0 | D.1/2 |
对疯牛病的某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看,与该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最可能是 ( )
A.核酸和蛋白质 | B.核酸 | C.蛋白质 | D.水 |
一段信使RNA上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出该信使RNA的一段DNA中的C和T的个数是 ( )
A.45个 | B.30个 | C.18个 | D.12个 |
组成叶绿体和染色体共有的主要元素是
A.C、H、O、N、P B.C、H、O、N
C.C、H、O、N、MgD.C、H、O、N、P、S、K、Ca
(9分每空1分)某同学在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时,考察了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请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在浸种、催芽时,种子开始主要靠_______吸水,发芽后主要靠_______吸水。经研究分析100 kg的干种子催芽后能得到300 kg发芽的种子,这时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与发芽前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种子播在秧田里,用薄膜覆盖,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稻苗生长期间,农民下田除草,喷洒农药,消灭稻苞虫,其目的是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稻田害虫的危害,防止农药污染,最好的防治措施是______________。废弃的稻秆可科学利用,例如以稻秆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最终“再生纤维共混膜”会被______________分解。
(5)仲秋季节,收获水稻后,有少数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设E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5.8×109千焦,
B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1.3×108千焦, D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1.5×108千焦,则C种群同化的总能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焦之间。w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