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和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6分,每空1分)某研究小组的实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春黑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中D、E、F三点,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就图中所反映的因素来说,D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C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3)除图所示的因素外,排除CO2浓度的影响,若要进一步提高春黑麦的产量,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答出一项即可)
(4)该小组同时还研究了CO2浓度对春黑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作出了“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的假设,作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忽略不计),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①____________ |
②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③ 不移动 |
④________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⑤ 向左移 |
⑥________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③ 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5)如果将细胞甲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
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对此,科学家做出的推测是。
2.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
苗上,作为实验组。并设置了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实验组水稻幼苗,对照组水稻幼苗。
3.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
为赤霉素。此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理由是
。
4.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因而感染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非常矮小。
推测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试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一假设(该实验不能
采用化学方法测定植株中赤霉素的含量)。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和结论:略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图1和图2分别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家族中有一种M病,
乙家族中有一种N病,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1.N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家族中的Ⅳ-13与乙家族中的Ⅳ-15结婚,后代中完全不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已知乙家族Ⅲ-11无致病基因,Ⅳ-14色觉正常。现Ⅳ-14与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携带有N病及红绿色盲基因,则生育一个患有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上述甲、乙两家遗传系谱图中,有关人员的血型如下表:
甲家族 |
乙家族 |
|||||||
10号 |
11号 |
12号 |
13号 |
5号 |
6号 |
10号 |
12号 |
13号 |
A型 |
A型 |
O型 |
A型 |
B型 |
A型 |
O型 |
B型 |
AB型 |
4.乙家族中,9号的血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家族中的Ⅳ-13与乙家族中的Ⅳ-15结婚,生一个孩子血型为B型的概率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