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B. |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
C. |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
D. |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
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A. | 肯定张杨的行动 |
B. | 批评张杨的主张 |
C. | 反对国民政府 |
D. | 保持中立立场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下列史实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 |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
D. |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 | 推翻清政府统治 | B. | 灭亡和瓜分中国 |
C. | 镇压义和团运动 | D. | 抢劫北京的财物 |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A. | 鸦片战争的发生 | B.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C.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A. | 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
B. | 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
C. | 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
D. | 城为方形,街道正直 |